[míng]

年代:1368 - 1644
存续时间:276
收录作品:12

朝代简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繁体版本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明初定都於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爲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亡。隨後,滿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佔領臺灣,明鄭結束。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爲後世子孫所敬仰。

收录作品

绮石幽香,自一种、天然标格。向红紫春工,不受一些颜色。露滋风泛,但浪迹、湘江楚泽。对静几明窗,时伴云林卷册。 君子同心,美人羞献,岁寒自识。更托意琴声,避世为怜骚客。结好菖蒲,偏嫌荆棘。寄萧斋、着意为君培植。

紫茄五首

董其昌

卑栖性所便,尺五即为天。 每带胭脂色,来登玳瑁筵。 江莼下豉美,蒟酱点庖鲜。 能误青鞋客,忙趋过邵田。
分露色,弄霜妍。花叠月痕圆。倦将红紫斗春鲜。冰魂空自怜。 黄木冠。白羽扇。醉卧花边篱畔。满空干叶作秋声。惜花心为惊。
烟钓汀栖鹤梦遥,频年虚负小山招。 只嫌叔度稀相见,鄙吝而今转不消。
【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其二】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暝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其三】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其四】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其五】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其六】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馀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其七】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帘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霜忽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其八】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其九】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新烟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雨醉京华。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蜀山消雪蜀江深,郎来妾去斗歌吟。峡中自古多情地,楚王神女在山阴。
鱼复浦上石累累,恰似侬心无转回。船归莫道上滩恶,自牵百丈取郎来。
江水出峡过夔州,长流直到海东头。郎应若有思家日,应教江水复西流。
朝登太行坂,雪满太行山。 改辙渡黄河,天寒冰塞川。 处世多网罗,忧患坐相牵。 哲士鄙龚胜,佞臣趣董贤。 如何卑执戟,投阁空自捐。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上一页25 页 / 共 7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