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dào dé jīng ( dì sān shí èr zhāng )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简析
注释
无名、朴:这是指“道”的特征。 小:用以形容“道”是隐而不可见的。 莫能臣:臣,使之服从。这里是说没有人能臣服它。 自宾:宾,服从。自将宾服于“道”。 自均:自然均匀。 始制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名,即名分,即官职的等级名称。 可以不殆:不殆,没有危险。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在天下的作用就像川谷对江海的作用。道像川谷,天下像江海,没有川谷何以引水成江海,没有道何以聚万物而成天下。 犹川谷之于江海:之于,流入;一说正文应为“道之在天下,譬犹江海之与川谷”。

作者简介

老子[lǎo zi]

春秋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籍贯等信息尚有争议(籍贯苦县厉乡曲仁里,一说即今河南省鹿邑县,一说为安徽省亳州市)。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因与李唐皇室同姓而被追封为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其故里苦县亦因之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真伪亦尚存争议),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