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qìn yuán chūn · jiāng zhǐ jiǔ , jiè jiǔ bēi shǐ wù jìn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译文
简析
这首词作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词以戒酒为题,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创始于初唐。调名源于东汉 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之典故,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明末清初·万树《词律》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此调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平韵,一百一十四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亦有于过阕处增一暗韵者。《词律·卷十九》还录另一体,即一百一十五字者。另有《花发沁园春》与此调无涉。曲牌亦有《沁园春》,大致与词牌相同或有变化。曲牌是由词牌演化而来,其来历亦相同。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花庵词选》作「将止酒,戒酒杯」。 止酒:戒酒。 来前: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六十家词》本作「前来」。 点检形骸:检查身体。《庄子·卷五·〈内篇·德充符〉》:「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唐·韩愈《赠刘师服》诗:「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 抱渴:《花庵词选》作「抱病」。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焦釜:烧糊之锅。 喜睡:广信书院本作「喜眩」,《六十家词》本作「喜溢」,玆从四卷本丙集。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南朝 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文学》引《名士传》:「(刘)伶字伯伦,沛郡人。肆意放荡,以宇宙为狭。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chā)铁锹,掘土之工具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土木形骸,遨游一世。」汝说,《六十家词》本作「漫说」。 浑如此:「浑」作「竟」或「直」解。如此,广信书院本作「如许」,玆从四卷本丙集及《花庵词选》。 真少恩哉:唐·韩愈《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常赏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战国 楚·屈原《楚辞·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xū)传》:「霍谞字叔智,魏郡 邺人也。……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酖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为媒,作为媒引,诱人饮酒;算合作,算起来应该看作;人间:四卷本丙集及《花庵词选》作「平居」;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古时常以鸩酒杀人。 怨:《花庵词选》作「愁」,《六十家词》本作「疾」。 小大:四卷本丙集作「大小」。 过则为灾:《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成言:说定、约定。《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晋。丁卯,宋 向戌如陈,从子木成言于楚。」 亟:快。 「吾力犹能肆汝杯」句:《论语·宪问》:「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这里指打碎酒杯。肆,原指处死后陈尸示众。 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礼节,先后拜两次。 招亦须来:四卷本丙集作「招则须来」,《花庵词选》作「招即须来」,《六十家词》本作「有招须来」。

作者简介

辛弃疾[xīn qì jí]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